场馆评分

服务指南

开放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开放时间:
9点——17点30,双休日10:00-16:00

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逸仙路3000号3号楼3层

联系电话:
021-60832903

电子地图

起点:
终点:

上海陶瓷科技艺术馆

查看公交路线 查看驾车路线
关闭电子地图
关闭地图导航
当前位置:场馆首页 > 科普百科 > 京族特色元素在坭兴陶装饰设计初探
科普百科详情页

京族特色元素在坭兴陶装饰设计初探

坭兴陶为广西特有的民族文化产品,在陶的造型与装饰中融入了广西少数民族特色视觉元素,赋予了坭兴陶独特的地域特征与造型艺术表现。京族特色坭兴陶创作题材来源于京族人们的临海捕鱼的生产、生活方式,坭兴陶体的画面布局分为图案式构图与国画式构图两种,分别采用刻线与蝉翼雕雕刻手法,使陶体呈现出“观似叠嶂”的境观。
  广西坭兴陶因陶土细腻无沙,故陶器造型与其他陶器有所不同。大的陶器有高达两米多的大花瓶,小的仅有直径3厘米的小葫芦,陶体所雕刻文字以刀代笔仅有2毫米左右。表面不施釉与颜料,烧成后的产品仅凭素颜,光润柔和,古香古色,产生如青铜、牛角、玉石、紫檀红木般的质感,以及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自然色彩,如古铜、紫红、墨绿、虎纹、铁青等色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坭兴陶龙凤吉祥双耳鼓腹口花瓶
 

广西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同国酒茅台一并获得金奖,从而跻身于中国四大名陶之列,关于坭兴陶的起源,据民国三十五年的《钦县志》记载:钦州坭兴陶,在史志中被称为“宜兴”、“紫砂器”。“钦有宜兴各器之由来,始于咸丰间胡老六创制吸烟小泥器,精良远胜于苏省之宜兴,由此得名” 。

  近百年来,坭兴陶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得大奖40多项,其历代珍品更为20多个国家级博物馆珍藏,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秋,美国华人为欢度感恩节,特设计一个吉祥物“神鸟”陶器样本,订制50万件于感恩节前运抵美国,圆了海外华人的一个寻根梦。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广西坭兴陶和广西壮锦一起列入被保护的民族特色工艺品。2008年12月,坭兴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6月,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10月20日,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坭兴陶“同心瓶”上签字;2011年10月21日,在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原国家总理温家宝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坭兴陶板上签名。

  到2012年底,已有105家坭兴陶企业在工商注册,另外未注册的公司也有近百家,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达到5000多人,其中培养出2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9位省级和31位地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大师团队64人,专业设计人员200多人。

坭兴陶仕女壶

现代陶艺家在关注泥材自身语言特点上,越来越重视陶艺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肌理效果的表现性,强调创作者作为创作主体的价值。在当代中国陶瓷雕塑创作中,更强调对手工痕迹的保留[2]。

  坭兴陶的装饰设计体现了京族人们生产、生活场景。坭兴陶经过特色雕刻,图案的加工处理,以优美的形式呈现出来,将京族文化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京族世世代代以海洋为伴,以渔业为生,凭借着其临海自然环境,形成了以渔业为生、多种经营为辅的社会经济,成为我国唯一以海洋捕鱼为生的少数民族,被誉为“海洋民族”[3]。京族人生活在海边信奉海神,每年哈节都要到海边把海神迎回哈亭供奉。京族哈节,是京族人民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哈节期间人们载歌载舞,祭祀祖先与神灵,祈求丰收平安。整个哈节活动以团聚乡民、祭祀神灵、交际娱乐为主要内容。

  在长期的捕鱼实践中,京族渔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捕捞工具及多样的捕捞方式,如高跷捕鱼、拉大网、扒螺、挖沙虫等等。高跷捕鱼是京族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捕鱼方式,由于在一米多深的浅海不适合乘船捕捞,但又难徒手作业,智慧的京族先人便创造了在腿上绑高跷的捕捞方式,这种踩高跷捕捞鱼虾的方式,解决了浅海渔业生产的难题。

  京族三岛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那里气候湿热,年平均气温不低于22.4°C。由于京族人长期居住海边,并长期暴露在阳光下从事生产,且海边光照强烈,又不比陆地有树荫乘凉,为了适应当地的高温潮湿气候,京族人所穿衣服薄且透气良好。男子留短发,穿窄袖对襟平膝长衣,束腰带,着长裤;妇女留中分长发结辩,内着菱形遮胸布,下着长宽黑褐裤。女性常戴斗笠,斗笠质地轻盈,内斗很深,还常用布把脸遮起来,这样对海边太阳的暴晒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有效地减少了风沙对皮肤的侵害。

  在坭兴陶产品设计中以京族的民族服饰作为创作元素,很好地体现了京族的文化特色。京族服饰朴素无华,简洁秀丽,这是与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相适应。京族斗笠几乎盖住整个脸部,这种具有高辨识度的民族服饰,作为视觉元素应用到坭兴陶的造型设计之中,独具风格,充满了渔家气息,朴素无华。

魏恕国画作品《京族渔女》

陶瓷雕塑艺术的一门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以陶瓷材料为载体,塑造三维空间的立体形象,并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艺术。其经过土与火的相互变幻和交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4]。陶艺造型经常借助于自然形象的启示,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对自然形体的提炼和重组的手段,或运用抽象、具象等设计语言要素,巧妙地安排组合,设计创造出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陶艺作品[5]。
  坭兴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及地方民族特色,其表现形式大多以京族文化精神为主题。
  陶器造型以京族人民生产生活为载体,融入京族元素,使坭兴陶产品更具有京族特色文化气息,通过特定造型传达给人们以表象与内涵相统一的形式美。如曾日荣设计的《京族风情茶具》,整体设计在造型上极具特色,陶体以京族女子服饰来进行装饰,其造型与装饰宛若婀娜多姿的京族妇女形象,茶杯与茶叶罐在造型上左右对称,茶叶罐和茶壶的顶部以京族人常戴的斗笠为造型元素,陶体中部以京族女子服饰纹样进行装饰,非常形象地体现了京族妇女为庆祝节日载歌载舞;茶壶的设计更加生动逼真,宛如京族妇女在海边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远处满载而归的渔船;茶叶罐犹如一位神秘的京族少女慢慢的向你飘来,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坭兴陶上的绘画、雕刻和书法展示出京族的民俗风情、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及精神追求,反映了广西民俗文化观念和钦州的制陶工艺水平,它承载的绘画、雕刻、书法及造型的寓意大都是祈福纳吉之意,是京族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诉求。
  坭兴陶在造型设计上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特征,体现出地域、民族和时代特色,在坭兴陶的艺术表现形式中,造型设计难度较大,它更是承载了坭兴陶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与内心世界。
  坭兴陶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器物的造型方面,更突出地体现在其装饰技法的多样化。坭兴陶的装饰题材涉及京族的渔业生产场景,简练生动的物象自由活泼地呈现在陶体表面,艺术处理相当出色,以刀代笔,不施釉,不用色,仅靠手工雕刻,使严谨的构图形式与生动活泼的物象统一起来,配以烧成后的窑变创造了坭兴陶特定的陶瓷装饰风格,为陶瓷装饰开拓了新路。
  坭兴陶体的画面布局分为图案式构图与国画式构图两种。图案式构图是在陶体装饰上运用图案形式来表现纹样,将图案以二方连续方式进行排列,壶身、壶盖使用京族服饰花边进行装饰,此种构图讲究对称美,既自由活泼又不失严谨、工整。如曾日荣设计的《京族风情茶具》运用图案式构图和刻线刀法,很好地表现了京族的民族服饰。线描具有自由创造的灵活性。在坭兴上刻线描画,实际上是作者一种线条的感情自觉流露,故此刻者的感情和刀的运动融合在一起,成为作者感情活动的痕迹。凡在坭兴上表示愉快感情的线条,无论是方、园、粗、细,总是一往流利不作顿挫之刀,转折而不露圭角;凡表示不愉快感情的线条,就一往停顿,呈现一种艰涩的现象[6]。
  覃柳珍等人设计的《京族精神》,陶体装饰体现了京族人拉大网情形,表现京族人们围网捕鱼的情景,勤劳的京族人民身披薄纱外套,头戴斗笠,手拉渔网,焦急地等待即将到来的收获。采用国画式构图,它不像图案构图那样讲究工整、严谨,在陶体的主要部位运用具有写意山水特点的装饰手法,此种构图洒脱、浪漫,追求写意与变化,运用散点透视及虚、实相衬的装饰手法,在器物的主要部位进行雕刻,强调构图的均衡与变化,表现中国画的优美与柔和。
  陶体装饰采用蝉翼雕技法,大幅度压缩了形体和空间,将国画的意境、油画的透视效果及堆雕的立体感观融为一体,蝉翼雕以线为主,以面为辅,通过多重超薄的线面结合产生立体感观,使坭兴陶品更具观赏性,呈现出“观似叠嶂”的境观[7]。
  总之,京族元素的运用让坭兴陶本身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文化价值,在坭兴陶创新设计中只有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挖掘民族精神,才能创造出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坭兴陶精品。随着东盟贸易及北部湾经济圈的强势崛起,广西坭兴陶正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古老的坭兴陶正逐渐吸引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作为造型

友情链接
数字科普场馆

微信扫一扫

科普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