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鹦嘴鱼(Blue parrotfish)是一种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鱼类,隶属于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鹦嘴鱼科。主要分布于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从美国马里兰州到巴西里约热内卢沿岸的岩礁海域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平均体长30~70厘米,最大体长可超过一米。
和多数鹦嘴鱼一样,蓝鹦嘴鱼身体呈长椭圆形,体表被大片圆鳞覆盖。但又不同于其它的鹦嘴鱼,幼年蓝鹦嘴鱼的额头上有块黄斑,随着成长逐渐消逝,此后大自然的色板里仿佛只剩下了一种色彩,鱼身调足了饱和度和对比度,留下了一抹极致的纯蓝,使它成为了这个星球上为数不多全身近乎蓝色的物种。
大部分鹦嘴鱼具有性别转换的现象,刚孵化的幼体都是雌性,它们通常群居生活。成熟之后,体型最大的雌性个体会转变为雄性,成为整个鱼群的“主帅”。年幼的鹦嘴鱼经常会在“海龟草”Turtlegrass(T. testudinum)生长丰茂的区域出没,这里也是海龟的栖息地之一。
鹦嘴鱼主要以珊瑚及附生的藻类为食,偶尔也会从沙石中取食。它们成群巡游于珊瑚礁间,刮食珊瑚上的藻类,或直接将珊瑚嫩枝整个咬断吞下,再用由鳃弓演化而来的咽颌齿将其磨碎。鹦嘴鱼群啃食珊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潜水时隔着很远都能听见。
相比于其它珊瑚礁鱼类,鹦嘴鱼还多了个“瞌睡虫”的外号。一些鹦嘴鱼夜间会藏身于珊瑚缝隙或礁石隐蔽处休息。它们把“好好睡觉”这件事儿看得很重,并且睡得很沉,据说平时生性机敏的它们,睡着后即使被潜水员拿在手中把玩也浑然不知。
更特别的是,鹦嘴鱼睡觉时还会从口中分泌粘液,吐出一层透明的膜将全身包裹住,如同一张轻薄的“蚊帐”;本着节俭的原则,起床后还会把“蚊帐”收回口中。科学家推测这是为了防止睡觉时被猎食者嗅到自己的气味,从而免遭杀身之祸。
资料来源:果壳网http://www.guokr.com/post/75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