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四五”产业政策的推进,各地纷纷因地制宜,建立起各种创新产业园区和产业与行业网络,以促进资源要素集聚和整合,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为了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把信息上传下达,各种专业性科普场馆和相关的峰会、论坛也纷纷建设起来,以方便产业园区和产业平台更好地向群众,向决策行政领导进行科普宣传。
与此同时,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正式启动,企业信息披露的要求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投资人对市场透明度的要求和企业对舆情的反馈催生了一批普及产业相关知识的科普新媒介,同时也对科普媒介、产品销售和市场培育的边缘和内涵,以及公信力的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追问。
在科技研究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研究者也不再局限在应用领域和横向课题。一些基础性研究的领域也出现了向私人筹资的成功案例。如生态保护、天文观测、太空利用开发等方面。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是科学家们持之以恒的科普工作,包括科学家指导的公民科学、企业与公益基金会的社会责任项目等。而《流浪地球》周边的众筹案例、ChatGPT背后的OPENAI创投案例等,也正在启发科技研究与公众参与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面临太空商业化、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竞争的压力和激励,以及科幻题材影视的商业成功,“未来学“逐渐成为显学。对科技发展方向的研讨也成为公众参与的热点。类似马斯克星舰对其整个商业帝国的营销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科普研究者关注。
还有一些地方与行业,发现了科普产业中的商业机会,特别是一些与地理、生态资源紧密相关的地区,在企事业转型的大潮中,正在利用原有产业优势,进行面向市场的科普创业与开发。
综上所述,面向产业、面向未来,面向利益相关方并主要面向成人的产业科普已经初具雏形。但是还未形成足够清晰的概念,也尚未得到社会和相关部门的充分理解和认识。科普与商业营销的异同,科普与其特定受众的关系等议题,还未得到充分研究。上海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拟利用长三角科普一体化的契机,与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一起,推进一次产业科普领域的研讨活动,就产业科普的使命、定位、资源、利益相关方等进行深入研讨。为此,将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希望上海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的会员单位,与支持科普工作、支持上海科普基地联合会的产业界同仁能够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调研,帮助我们分析产业科普的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