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时间:2016-7
活动地址:上海动物园
炎热的天气没挡住小朋友们兴冲冲的劲头,上周末上海动物园“动物奇妙夜”活动连开4场,共接待近200名亲子家庭成员。
上周的“动物奇妙夜”活动中,最大的亮点是一只三个月大的小貉的出场。这只貉是7月初由上海动物园工作人员在园内发现并进行救助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检疫期之后与公众见面。科普老师小心翼翼地捧出小貉,小朋友们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被允许轻轻地摸一下小貉毛茸茸的皮肤,大人们抓紧拿出手机来拍照;而它则瞪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好奇地望着四周,从容而淡定,大家都被它可爱的模样萌翻了,一改以往因“一丘之貉”这个成语带来的坏印象,拉近了公众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
夜游动物园仍旧是最受欢迎的部分,运气好的家庭在夜间连续观察到树懒在慢吞吞地爬树;野生的貉就在你五步开外的地方闪着碧绿的眼睛望着你;猝不及防听到的狼嚎令人心惊胆战;白天躲在洞中的豪猪全都出来散步;呆萌的大熊猫也吃夜宵,埋首竹叶之中啃得欢……近期萤火虫的数量急剧减少,只能见到寥寥数只,却是观察“金蝉脱壳”的高峰期。在一棵大桑树上,亲子家庭看到了6~7只正处于不同羽化阶段的蝉,好似现场观看一部“蝉的羽化”纪录片啊!截止7月24日,上海动物园已开展了11批“动物奇妙夜”活动。
知识链接:
“一丘之貉”指的是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类,没有什么差别。用作贬义,含有轻蔑和讥讽的口吻;多用来形容反面人物和事物。从这个成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认识到的貉的一些习性:栖息于平原、丘陵、河谷等地,成群穴居。
貉是一种犬科动物,也是东亚特有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朝鲜、日本、蒙古等国。在中国分布十分广泛,北方比南方更为常见。野生貉对环境适应性较强,除荒漠地带外,由亚寒带到亚热带地区的平原,丘陵及部分山地,均可生活。貉还是一种相亲相爱的动物,同种间很少争斗,通常1公1母成双穴居,但也有一公多母和一母多公的同洞穴居。貉没有固定的洞穴,一般利用其他动物的废弃洞穴或营巢于树根际和石隙间。貉还有定点排便的习惯,比较爱清洁。即使同穴群居的几个个体,也都会到同一地点排便便,长此以往就形成一个很大的粪堆,研究者可以通过对粪堆的观察与数据测量推算附近貉的种群数量。